一千百十一章 朱标唆使的-《大明烟火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方孝孺面对韩度的质问,神色无比淡定,说道:“南洋既然需要治理,那文臣入南洋担任总督,不是合情合理的吗?”

    韩度顿时被方孝孺的话给噎住,在不确定方孝孺究竟知道不知道担任总督会有一成的赏赐。韩度也不敢再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他,于是便叹息着说道:“南洋可是皇上的财赋之地,你这样贸然上奏,万一要是让皇上以为你居心叵测,那你可就要倒大霉了。”

    对于韩度的警告,方孝孺却一脸不以为然的态度,说道:“我上奏是希望皇上能够让文官担任总督,治理一方,又不是要放弃南洋,怎么会有影响?而且文官治理地方,本就要比武将合适,说不定还会让南洋更加的兴旺呢?”

    韩度见方孝孺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,顿时惊讶了片刻,然后却一脸苦笑的对他说道:“南洋和大明可完全不一样,文官还真的未必能够镇守的住。你不会以为,你当初走马观花一样到处看看,就将整个南洋的局势看的透彻了吧?”

    方孝孺闻言没有贸然反驳韩度,而是皱着眉头深思片刻之后,才出声问道:“怎么?南洋有什么问题?”

    韩度只好无奈解释道:“南洋除了吕宋和旧港,不多的几个总督府,因为有着大明百姓生活在那里,所以还算是平稳。但是其他地方,比如说爪哇,基本上没有大明百姓的踪迹。这样的地方,完全靠着总督府用武力镇压着当地土人的反抗。”

    “你以为,若是一个文官去了,就能够守的住总督府吗?”

    大多数文官虽然将上马能治军、下马能安民放在嘴边,但是这种话他们自己都只会在喝了几杯酒之后才会信。

    当然,真正文武双全的人也不是没有。但是这种人真的太少了,通常情况下文武官员还是泾渭分明的。

    韩度虽然处理政务是一把好手,但从来都没有说过自己领兵打仗也是一把好手。即便是韩度最擅长的海战,那也是靠着“口径即正义、射程是真理”,再加上积累的一些海战常识,在欺负人罢了。两军对阵,韩度从来都是将指挥权下放给麾下将士,不敢自己瞎指挥。

    一将无能累死三军,这可不是开玩笑的。

    方孝孺也知道让文官领兵镇压一方,多少有些不现实。面对韩度的话,他无法反驳。干脆光棍的朝着韩度两手一摊,无奈说道:“可是,现在我都已经上奏了,那还能怎么办?”

    还能怎么办?凉拌呗。

    现在就只能够看看老朱究竟是什么意思,是将此事放在一边,还是真的要派文官去南洋担任总督。如果老朱真的有意让文官担任总督的话,那韩度就只好建议老朱先让文官担任几个比较平稳的地方,一步一步来。

    或者是给文官配上武将,又回到文官治政,武将征战的状态。

    “你若是一定要去南洋担任总督的话,你就选旧港,或者是吕宋吧。”韩度见方孝孺态度,知道劝不了他,临了嘱咐他一句,便走了。

    旧港有着施进卿这个地头蛇,平稳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。至于吕宋,以老朱对吕宋的总是,韩度都不确定老朱会不会让方孝孺担任吕宋总督。

    韩度回到府里,一股莫名的感觉总是萦绕在心头。总是觉得方孝孺上奏这件事,不是他说的那么简单。

    就算是方孝孺亲眼看到了南洋的兴旺,想要去担任总督,那他也没有必要上奏啊。他将想法告诉自己,自己难道就不能给他运作?

    韩度虽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,但是运作一个总督位子的本事,还是有的。毕竟南洋是自己荡平的,总督是自己建议老朱设立的,老朱这几年在南洋捞了那么大的好处,这点薄面他还是会给自己的。

    而且,站在方孝孺的角度,无论如何自己都是能够帮他成为总督的第一人选才对。那么,方孝孺为什么会舍近求远,舍易求难,非要自己上奏?

    韩度越想,越觉得有些不对劲。

    “不会是......方孝孺知道了总督每年的上贡,都会有一成赏赐的事情了吧?”一个念头浮起,韩度越想越是觉得事实就是如此。

    可这样也有两个问题,那就是方孝孺究竟是怎么知道赏赐一事的?这件事只有勋贵和老朱知道,而不管是老朱,还是勋贵,都不可能将这个消息告诉方孝孺。

    勋贵不会让文官知道这个消息,跟他们抢夺总督名额。

    老朱也不会告诉方孝孺,甚至都不会让人知道他每年从南洋捞了多少好处。

    究竟是谁告诉方孝孺的?

    另外一个就是,既然方孝孺知道了总督赏赐的事情,那他为什么又没有写进奏折里面,或者是直接在朝堂上说出来?每年这么十万贯起步的财富,如果被文官知道了,他们根本就不一起反对方孝孺,反而会对去南洋担任总督趋之若鹜。

    这么轻易就可以拉拢人心的办法,方孝孺不可能不知道,但是他偏偏在朝堂之上从头至尾一个字都没有提过。宁愿被所有文官误解、针对,也不吐露丝毫。

    方孝孺究竟是想要干什么?

    忽然,韩度想到,还有一个人知道赏赐的事情。

    朱标!
    第(2/3)页